• <source id="9dsm6"><menu id="9dsm6"><ins id="9dsm6"></ins></menu></source>
      <var id="9dsm6"><track id="9dsm6"><ins id="9dsm6"></ins></track></var>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地概況 > 經濟社會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
          來源:黨史辦 發布時間:2023-10-04 字體:[ ]

          【概況】2022年,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經受住了超預期的沖擊和挑戰。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產業質效優化提升,民生福祉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特征進一步顯現,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4.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52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637.45億元,下降1.4%;第三產業增加值575.64億元,增長4.1%。全年三次產業結構為7.7:48.5:43.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9711元,增長1.7%。全縣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二十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在2022年中郡研究所發布的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中,如東排名第31位,比上年度前進2位;在稷夏智庫發布的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榜單中,如東排名第39位,比上年度前進2位;在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如東排名第36位,比上年度前進4位。全年新設市場主體1.33萬戶,比上年下降4.3%,其中新增個體戶10423戶、私營企業2469戶、內資企業350戶、外資企業26戶。年末全縣擁有市場主體12.4萬戶,增長5.1%,其中企業法人1.96萬戶,增長3.2%。年末,全縣民營工業企業數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比重為87.0%,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占比74.2%。新增創業2473人,其中新增大學生創業296人,扶持農民自主創業1231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922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93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123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328人,開發青年就業見習崗位2058個,開發公益性崗位85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新培育省質量信用A級企業17家、AA級企業2家。年末全縣擁有企業首席質量官1000人,比上年末增加279人。榮獲“江蘇精品”認證證書2張,3家企業獲評第二屆如東縣縣長質量獎。全縣新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全國性團體標準56項,首次參與國際IEC標準制定4項,成功立項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1個,落戶全國性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2家。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45元,比上年增長5.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448元,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15元,增長5.6%。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4元,比上年增長4.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217元,比上年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360元,比上年增長6.3%。城鄉居民文教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分別為14.2%和14.1%。城鄉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8.5%和29.8%。年末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79輛、助力車143輛、洗衣機105臺、電冰箱123臺、彩電227臺、計算機60臺、空調269臺、熱水器115臺、移動電話260部;農村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7輛、助力車185輛、洗衣機110臺、電冰箱143臺、彩電213臺、計算機38臺、空調246臺、熱水器112臺、移動電話275部。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7.76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數10.5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5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7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4.68萬人。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8.49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2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3.25萬人。年末全縣擁有各類養老床位總數(含社區養老)1.21萬張,享受尊老金6.68萬人,全年發放尊老金5200萬元。年末全縣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對象1244人,發放孤兒、困境兒童養育資金994.95萬元。年末城市特困人員(城鎮“三無”)72人、農村特困人員(農村五保戶)4526人,城鄉低保4488戶5953人,其中,城鎮低保191戶232人,農村低保4297戶5721人。全年結婚登記3866對。

                                  2022年如東縣居民人均收入和支出情況表

          指標名稱

          全體居民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指標值

          增速

          指標值

          增速

          指標值

          增速

          (元)

          (%)

          (元)

          (%)

          (元)

          (%)

          可支配收入

          43645

          5.0

          56448

          4.4

          27915

          5.6

          工資性收入

          26695

          5.2

          35512

          4.3

          15863

          6.2

          經營凈收入

          8030

          3.0

          7466

          2.4

          8724

          3.8

          財產凈收入

          3517

          3.3

          5594

          2.3

          965

          5.2

          轉移凈收入

          5402

          8.6

          7876

          8.1

          2363

          8.2

          生活消費支出

          26794

          4.9

          31217

          3.9

          21360

          6.3

          食品煙酒

          7762

          6.0

          8901

          5.1

          6363

          7.0

          衣著

          2067

          0.1

          2628

          -1.9

          1377

          4.2

          居住

          3604

          11.2

          3872

          12.2

          3274

          9.7

          生活用品及服務

          1828

          5.7

          2092

          4.7

          1503

          7.0

          交通通信

          4737

          5.7

          6089

          4.9

          3075

          6.5

          教育文化娛樂

          3793

          -5.2

          4435

          -7.4

          3004

          -1.5

          醫療保健

          1862

          10.9

          1948

          11.6

          1757

          9.8

          其他用品和服務

          1142

          12.6

          1252

          12.9

          1007

          12.1

          【農林牧漁業】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1.3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8%。其中,農業產值68.98億元,增長2.0%;林業總產值0.79億元,增長3.8%;牧業總產值34.97億元,增長15.0%;漁業總產值91.90億元,增長2.0%;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4.74億元,增長11.2%。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7.82千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1.2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07千公頃,增長0.05%,其中,夏糧播種面積67.73千公頃,增加0.04千公頃,增長0.06%;秋糧播種面積73.51千公頃,增加0.03千公頃,增長0.05%。全縣糧食產量98.08萬噸,比上年增產0.3%;糧食畝產462.96公斤,增產0.3%;棉花產量36噸,減產51.4%;油料產量2.50萬噸,減產1.6%。全年生豬出欄65.09萬頭,增長1.6%;羊出欄30.41萬只,增長33.4%;家禽出欄3029.43萬羽,增長2.5%。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0.52萬噸,比上年增長1.8%。其中,豬肉產量5.29萬噸,下降0.9%;牛羊肉產量0.37萬噸,增長26.5%;禽肉產量4.86萬噸,增長3.3%。水產品產量32.49萬噸,比上年增長2.4%。全縣新增大中型拖拉機350臺,聯合收割機291臺,水稻插秧機360臺,無人植保機242臺,旋耕播種機311臺,農機總動力99.24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94.24%。全縣家禽規模養殖占比99.36%,畜牧生態健康養殖占比100%。全年建設農業農村重大項目44個(農產品加工流通類23個、農業基礎建設8個、現代服務業4個、現代種養類9個),項目總投資34.09億元,全年計劃總投資32.69億元,完成投入32.69億元。全縣累計登記在冊并正常運行的省級示范場49家、市級示范場47家、縣級示范場226家。新增市級龍頭企業5家、縣級龍頭企業4家,年末擁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72家。年末全縣擁有綠色食品獲證企業37家,有效期內綠色食品獲證總數76個。全縣建成并通過驗收2個綠色優質玉米基地、1個綠色優質西蘭花基地和23個綠色優質水稻基地,年末累計面積89.34萬畝。全縣新增農業物聯網技術點20個,其中,種植業13家,養殖業5家,水產業1家,農業加工業1家。全縣擁有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主體88家,全年線上年銷售100萬元以上電商主體25家。

          【工業和建筑業】年末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21家,其中年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278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6%,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9.3%和0.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7.9%,股份制企業下降3.4%,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36.0%。全縣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下降2.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6.9%。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3.8%,營業成本增長4.8%,利潤總額下降6.6%。年末全縣擁有資質建筑企業306家,其中特級總承包企業2家,一級總承包企業15 家,一級專業承包企業10家,二級總承包企業32家,二級專業承包企業35家,三級及勞務企業212家。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718.13億元,比上年增長9.9%;竣工產值441.12億元,下降10.9%,竣工率19.1%;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801.15萬平方米,增長0.6%;竣工面積1297.82萬平方米,下降23.6%,其中住宅竣工面積722.11萬平方米,下降41.1%。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

          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增速(%)

          光纖

          億米

          309.00

          19.6

          光纜

          萬芯千米

          229.30

          -21.6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219.10

          -10.2

          水泥

          萬噸

          162.70

          1.7

          化學纖維

          萬噸

          85.20

          2148.4

          飼料

          萬噸

          44.40

          -11.2

          精制食用植物油

          萬噸

          33.50

          32.0

          紙制品

          萬噸

          22.87

          503.3

          大米

          萬噸

          21.30

          -31.0

          化學農藥原藥(折有效成分100%)

          萬噸

          11.00

          9.1

          億米

          7.20

          -27.6

          萬噸

          6.10

          -16.7

          【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0.8%,服務業投資增長19.7%,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28.7%,民間投資增長10.2%。年末全縣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53家。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5.83億元,增長8.5%。商品房施工面積409.45萬平方米,增長37.7%,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91.68萬平方米,增長22.9%。全縣商品房竣工面積25.27萬平方米,增長22.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8.59萬平方米,增長18.0%。商品房銷售面積109.53萬平方米,下降13.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03.67萬平方米,下降1.3%。

          【國內貿易和旅游業】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7.02億元,增長4.0%。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22.47億元,增長4.2%;農村消費品零售額74.55億元,增長3.1%。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461.17億元,增長3.8%;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35.85億元,增長7.1%。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25.6%,飲料類下降5.4%,煙酒類增長0.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5.3%,化妝品類增長22.4%,金銀珠寶類增長7.2%,日用品類下降8.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7.8%,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7.3%,汽車類下降2.4%。年末擁有規上文化產業企業188家,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80億元。37個文化產業項目進入省、市、縣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12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累計完成實際投資額21.95億元。市級重點旅游項目4個,旅游項目投入完成15.3億元。年末全縣擁有旅游星級飯店6家(其中四星、三星、二星各2家),旅行社9家,3A級旅游景區3處、2A級景區1處,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市級旅游特色村(鎮)3個。

          【開放型經濟】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648.95億元,增長28.0%,其中,出口總值203.69億元,增長16.5%;進口總值445.26億元,增長34.1%。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9個,新批及凈增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4個;新批協議注冊外資8.83億美元,增長103.0%;實際到賬注冊外資3.12億美元,下降17.9%。全年新增境外投資項目6個,中方協議投資額470萬美元,下降85.4%。全年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8310萬美元,增長66.7%;新派勞務人員243人,增長67.6%,年末在外勞務人員814人,與去年持平。

          【交通郵政電信業和電力業】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25.84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年末全縣公路總里程達3177.056公里,公路密度為183.3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8公里,一級公路310.4公里,二級公路340.154公里,三級公路215.368公里,四級公路2233.334公里。航道總里程778.96公里,其中,等級航道7條,里程200.76公里,等外級航道578.2公里。擁有內河碼頭97個,泊位151個,岸線長度11998米。擁有出海航道2條,其中15萬噸級爛沙洋北水道航道長40.9千米,7萬噸級爛沙洋南水道航道長24.8千米。洋口作業區自然岸線總長7.1千米,碼頭岸線總長19.4千米,擁有7個沿海碼頭泊位,全年船舶流量255艘次,港口貨物吞吐量809.5萬噸。年末擁有城市公交、客運班車、旅游客車379輛19441座,擁有營運貨車5240輛68641噸,運輸船舶99艘58555總噸。全年完成公路運輸客運量4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0.51億人公里;公路貨運量977萬噸,貨運周轉量19.56億噸公里;水路貨運量413萬噸,貨運周轉量32.06億噸公里。海洋鐵路如東站全年發送旅客25028人次,栟茶站發送旅客12913人次,合計到達人數35584人次。年末全縣機動車保有量29.37萬輛,比上年末增加2.26萬輛。其中,載客汽車23.45萬輛,增加1.84萬輛;載貨汽車1.52萬輛,增加0.15萬輛;摩托車4.22萬輛,增加0.25萬輛。年末全縣個人汽車保有量達23.38萬輛,比上年末增加1.79萬輛。年末全縣擁有郵政公司1處,郵政局所47處,縣級快遞共配中心1個,郵件處理中心1個,郵政投遞場所14個,其他快遞末端網點128個。全年實現郵政行業業務收入4.12億元,增長8.25%。全縣村居快遞服務覆蓋率達到100%,開通6條“交郵融合”公交線路,為農村地區運送上下行郵件。建成海島驛站,結束了全省唯一工業海島——陽光島十五年來收寄郵件必須離島辦理的歷史。全縣光纖寬帶用戶占固定寬帶比重達到100%;電信、移動、聯通等三大運營商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41億元,增長13.2%;手機用戶新增16.4萬戶、寬帶用戶新增6.68萬戶。全縣新建5G基站826個,實現主城區、重點園區及主要節點5G信號全覆蓋,農村地區從自然鄉鎮及周邊區域向一般農村區域延伸覆蓋。全年全社會用電量80.53億千瓦時,增長7.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5.97億千瓦時,增長26.9%;第二產業用電量58.44億千瓦時,增長4.7%,其中,工業用電量57.64億千瓦時,增長4.9%;第三產業用電量6.08億千瓦時,增長6.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05億千瓦時,增長13.3%。全縣擁有發電裝機容量614.05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560萬千瓦,占全縣總裝機容量的91.2%,光伏發電、熱電發電、垃圾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40萬千瓦、11萬千瓦、3.05萬千瓦,占全縣總裝機容量的比重分別為6.5%、1.8%、0.5%。全年全縣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量共計13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超130億千瓦時。

          【財政、金融】全縣實現同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87億元(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增長7.1%,自然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72億元(含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其中同口徑稅收收入60.40億元,增長1.3%。主要稅種中,同口徑增值稅實現26.70億元,增長3.7%;企業所得稅實現12.86億元,增長14.2%。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3.94億元,增長5.2%。公共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傾斜,民生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到80.9%,其中,衛生健康支出18.84億元,增長15.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8.70億元,增長1.1%;教育支出26.39億元,增長0.5%。全年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存款176.85億元,年末存款余額1955.39億元,增長9.9%,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183.41億元,比年初增加186.55億元,增長18.7%;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489.03億元,比年初增加18.80億元,增長4.0%。全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326.10億元,年末各項貸款余額1578.90億元,增長25.8%,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224.34億元,增長34.2%。年末全縣擁有財產保險機構15個,全年財產險保費收入7.95億元,增長10.7%;賠付金額4.95億元,賠付率62.2%。年末擁有人壽保險機構21個,全年人壽險保費收入18.75億元,下降4.3%;理賠給付及其他各類給付3.27億元。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5.43億元,比上年下降15.2%;提取公積金12.19億元,增長15.8%。全年實繳職工人數9.41萬人,凈增9060人。

          【科學技術和教育】全年專利授權量2827件,增長4.1%,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74件,增長89.4%,年末發明專利擁有量2967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4.03件,增長23.3%。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22家,通過省級貫標績效評價9家。中天海洋系統公司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南通泰禾化工獲評石油和化工行業專利金獎,如東文峰大世界和如東縣電子商務協會分別被認定為南通市知識產權“正版正貨”示范街區和示范行業。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56筆7.43億元。年末全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30家,新增省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新增市級科技創新型企業19家。完成當年實付5萬元以上的有效產學研合作項目數151項。年末全縣擁有建制幼兒園 57所(含一個分園),在園幼兒13032人,其中省優質園51所、市優質園3所、合格園3所。小學48所,在校生30186人;初中23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669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09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8848人,其中四星級高中3所、三星級高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3174人。中職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省賽獲1金6銀6銅,市賽獲15金21銀25銅;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獲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參加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一、二等獎各1個。

          【文化衛生和體育】年末全縣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0.48平方米。全縣接受文化場館服務人次突破400萬,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鄉村覆蓋率超過80%??h文化中心小劇場被評為南通市示范小劇場。全年在省以上發表、參賽和參展的作品60余件,獲國際級獎4個、國家級獎5個、省級獎3個。舞蹈《大海,故鄉》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魔術《月光白鴿》《紙飛機》代表中國獲得第28屆國際魔術聯盟世界魔術冠軍杯大賽4項大獎。全縣6個單位獲評省市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1個團體入選省級優秀群眾文化團隊,2名演員入選國家文旅部實施的“全國魔術領軍人才培養計劃”。1幅農民畫作品入選中宣部主辦的“新年畫作品聯展”,2幅作品入選全國農民畫雙年展。國清寺遺址保護利用工程基本完成;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展陳大綱編寫完成;“中國紅木雕刻傳承研究發展中心”通過專家組評審,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唯一設在縣級的專委會?!傲猪嵦谩背辛帜镜袼囆g館非遺傳承基地獲評省人社廳鄉土人才紅木雕刻傳承示范基地,高愛華工作室獲評“省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國家級非遺項目“跳馬伕”登錄央視《非遺里的中國》欄目。年末全縣擁有衛生機構47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9個,衛生監督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機構1個。全縣衛生機構床位數4074張,執業(助理)醫師2258人,注冊護士1962人。累計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240個。全年成功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2項次、市級體育賽事3項次,舉辦縣級體育賽事10項次。更換新建45套全民健身路徑,新建16片籃球場地、2個體育公園。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9237萬元。

          【城鎮建設和環境保護】2022年縣城區實施“三河六岸”、鶴鳴公園等PPP項目2個,其中“三河六岸”進入運營期;完成4個污水提質增效達標示范區建設;市政項目建設15項,其中續建項目3項,新建項目12項。實施17個城區綠化點位改造,新增城市公園綠地20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8.89%。新增造林面積4248畝。全縣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為:二氧化硫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4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42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23.1微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及細顆粒物年均值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占全年天數比例為85.2%。全縣國考、省考以上、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均達100%,同比分別提升40、37.5、17.6個百分點。城鎮區域環境晝間噪聲平均值為50.1分貝,交通干線晝間噪聲平均值為64.1分貝,均符合國家環境噪聲質量標準。                         


          注:1.公報中發布的2022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別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根據江蘇省科技廳和江蘇省統計局聯合下發的《關于發布<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2018修訂版)的通知》(蘇科高[2018]86號)進行統計。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建設項目,房地產投資統計范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7.本公報中,就業、創業、農業、建筑、旅游、開放型經濟、交通、郵電、財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戶籍人口、社會保障、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等相關數據均來源于部門提供。

          99热超碰伊人精品无码_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_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欢看_久久亚洲国产视频9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