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文化遺產】如東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址、古建筑、文物;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歷史上各時代珍貴藝術品;各歷史時期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等,如東縣共有文保單位29處,文物點11處,都實行原址保護。
如東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序號 |
名稱 |
形成年代 |
級別 |
存世地址 |
歷史價值 |
1 |
掘港國清寺遺址 |
唐元和年間 |
省級 |
掘港鎮人民北路東側江海東路北側 | 見證中日交流,是海上絲綢之路及大運河文化的珍貴遺產 |
2 |
豐利鎮古建筑群 |
清 |
市級 |
豐利鎮朝陽路街將軍巷 |
古代私家園林,文人薈萃之地 |
3 |
耙齒凌戰役烈士陵園 |
民國35年 |
市級 |
河口鎮內原景安鄉西北部 |
新四軍東進部隊浴血奮戰的見證 |
4 |
掘苴河閘 |
1958年 |
市級 |
苴鎮鎮劉家莊村掘苴河和海防路交界處 |
如東中部重要水利設施 |
5 |
如東縣烈士陵園 |
1959年 |
縣級 |
掘港鎮陵園路42號 |
如東干群為翻身解放、建設祖國的壯烈奉獻 |
6 |
掘港古建筑群 |
清代 |
縣級 |
掘港鎮三號街區 |
古鎮文化傳承的載體 |
7 |
掘港東永升店古井 |
清代 |
縣級 |
掘港鎮北街圈門橫巷 |
掘港老字號永升店生產生活用井 |
8 |
掘港石板街 |
清代 |
縣級 |
掘港鎮人民北路街東側 |
見證古鎮經濟發展及生活變遷 |
9 |
掘港城隍廟娘娘殿(部分) |
始建明代,清代重修 |
縣級 |
掘港鎮群廟巷 |
古鎮及宗教興盛 |
10 |
抗倭遺址 |
明嘉靖 |
縣級 |
掘港鎮東街煙墩橋市場南側 |
明代百姓抗擊外來侵犯 |
11 |
掘港鎮德井 |
明永樂年間構筑 |
縣級 |
掘港鎮東營中巷北 |
近海水質偏咸,筑井取水,亦表現封建時代清官愛民舉措 |
12 |
國清寺古井 |
唐元和 |
縣級 |
掘港鎮江海中路28號 |
見證國清寺歷史興衰與變遷 |
13 |
管家牌坊 |
清雍正五年(1727年) |
縣級 |
掘港南街西首 |
舊時建筑工藝及守貞民風 |
14 |
陳嵩故居 |
清代 |
縣級 |
豐利鎮松泉街23號 |
清代著名畫家故居,文化氛圍濃厚,具人文情趣 |
15 |
范公堤 |
宋乾道七年 |
縣級 |
縣北疆海濱 |
見證皋東防潮泄澇歷史 |
16 |
新四軍一師三旅抗戰指揮部(勇洛樓) |
中華民國 |
縣級 |
豐利鎮虹橋南路37號 |
見證新四軍東進部隊歷史 |
17 |
栟茶關帝廟 |
清乾隆三年 |
縣級 |
栟茶鎮東大街27號 |
皋東鄉村宗教和建筑文化 |
18 |
壽圣寺古井 |
宋咸淳 |
縣級 |
栟茶鎮興鎮村街 |
皋東鄉村宗教文化 |
19 |
孫二富故居 |
中華民國 |
縣級 |
栟茶鎮醫院巷 |
見證革命事業發展 |
20 |
栟茶石板街 |
清代 |
縣級 |
掘港鎮 |
見證古鎮經濟發展及生活變遷 |
21 |
栟茶大東旅社 |
清代 |
縣級 |
栟茶鎮中市街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地下黨秘密活動地點 |
22 |
栟茶中市街清代建筑 |
清代 |
縣級 |
栟茶鎮中市街 |
古鎮歷史興衰及古建筑文化 |
23 |
棗兒紅井 |
清同治年間 |
縣級 |
馬塘鎮仁和北路棗兒紅巷內 |
皋東名特優產品棗兒紅酒用料考究 |
24 |
馬塘毗盧殿 |
清代 |
縣級 |
馬塘鎮馬南村二十四組 |
鄉村民眾宗教信仰及風俗 |
25 |
文昌宮古井 |
清康熙 |
縣級 |
岔河鎮新建路 |
皋東鄉村宗教文化 |
26 |
雙甸星光居委會姚宅古井 |
待定 |
縣級 |
雙甸鎮星光居委會南橋西街10號 |
見證家族歷史興衰 |
27 |
雙甸鎮東岳廟主殿 |
唐元和年間建,民國初年大修 |
縣級 |
雙甸鎮東岳廟村 |
皋東鄉村宗教和建筑文化 |
28 |
河口烈士陵村財神廟 |
待定 |
縣級 |
河口鎮烈士陵村六組 |
鄉村民眾宗教信仰及風俗 |
29 |
袁莊鐵果門村古井 |
明代 |
縣級 |
袁莊鎮鐵果門村六組 |
見證古鎮歷史變遷 |
如東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點
序號 |
名稱 |
形成年代 |
存世地址 |
歷史價值 |
1 |
花和春烈士紀念亭 |
1999年 |
掘港鎮童甸居委會 |
紀念抗日戰爭為家鄉解放事業犧牲的烈士,愛國主義教育 |
2 |
九總革命烈士紀念亭 |
1996年 |
掘港鎮如華東村一組 |
九總革命烈士英勇抗日事跡,愛國主義教育 |
3 |
環北革命烈士紀念碑 |
1993年 |
掘港鎮環北虹元村 |
紀念抗日戰爭為家鄉解放事業犧牲的烈士,愛國主義教育的烈士,愛國主義教育 |
4 |
掘港戰役光榮犧牲烈士之墓 |
1972年 |
掘港鎮八總村二十組 |
紀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援朝戰役犧牲烈士,激勵后人發揚革命傳統 |
5 |
梅陵 |
1998年 |
馬塘鎮潮橋街菜市場西側 |
紀念為革命事業犧牲奉獻的烈士,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
6 |
馬塘準提庵大殿 |
清乾隆十三年 |
馬塘鎮仁和南路2號 |
古建筑文化 |
7 |
河口錦成村古井 |
年代不詳 |
河口鎮錦成村40組 |
見證古鎮歷史變遷 |
8 |
小洋口閘 |
1955年 |
洋口鎮閘西村 |
承擔如東、如皋、海安三縣(市)的農田排澇、降漬、排咸任務 |
9 |
蘇中四分區抗日反清鄉斗勝利紀念碑 |
1995年 |
苴鎮鎮季家園村 |
新四軍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事跡 |
10 |
丁店河閘 |
1963年 |
兵房鎮丁店村 |
如東東部重要水利設施 |
11 |
通如橋無名烈士陵園 |
1952年 |
大豫鎮大同村 |
為解放事業犧牲的無名英雄,激勵后人奮勇前行 |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東挖掘和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項目,其內容涉及歷史、文學、音樂、民俗等多方面。其中被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別是:2007年3月,傳統舞蹈傳統《鐘馗嬉蝠》《跳馬伕》《滸澪花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3月,傳統舞蹈《鐘馗嬉蝠》《跳馬伕》《滸澪花鼓》《潑花籃》傳統音樂《馬塘鑼鼓》《新店山歌》、民間文學《曹瘦臉兒的故事》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南通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5月,傳統美術《紅木雕刻》《如東面塑》、傳統技藝《提線木偶制作工藝》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南通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傳統舞蹈《跳馬伕》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9月,民間文學《曹瘦臉兒的故事》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3月傳統音樂《漁民號子》、傳統技藝《栟茶蟶干湯煨制技藝》《南通烙畫》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8月,傳統美術《青石雕刻》民俗《哭九千七》、傳統技藝《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哨口制作技藝)》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2月,傳統技藝《如東空竹制作技藝》《藤編制作技藝》、傳統美術《如東玉石雕刻》被如東縣人民政府列入如東縣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各級代表性傳承人40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跳馬伕》傳承人任乃貴;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吳克明、劉承林、羅彬等17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劍鋒、肖新建、張炳林等22人。建有5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2018年建成如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以實物展示、展板介紹、場景再現、AR掃描、導覽等方式,全面展示如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