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4231838/2024-01157 | 分類: | 工業、交通\其他 通知 | ||
發布機構: | 如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 | 東政辦發〔2024〕18號 | ||
成文日期: | 2024-03-21 | 發布日期: | 2024-03-21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稱: | 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2024年全縣工業經濟工作要點的通知 |
各鎮人民政府,各區管委會,各街道辦事處,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現將《2024年工業經濟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如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3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4年全縣工業經濟工作要點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努力掀起創新驅動的熱潮、轉型升級的高潮,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部署要求,毫不動搖抓好產業倍增,堅定不移筑牢制造業根基,圍繞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聚焦跨江融合、向海發展兩大方向,實施五大工程,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推動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努力在制造強市建設中挑重擔,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如東新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二、主要目標
1.產業能級。全部工業開票增長10%以上,規上工業應稅銷售超215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達到2200億元。
2.質量效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8%;
3.產業結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0%,高技術產業投資占比達到20%;
4.創新動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8%;
5.綠色發展。綜合能源消費總量和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實施產業集群筑峰工程
圍繞省“1650”、聚焦縣“3+4+2”產業體系建設,強化產業集群思維,抓好強鏈補鏈延鏈,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快構建具有如東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產品高端化、裝備智能化、工藝現代化、效能綠色化、生產數字化”為方向,圍繞輕工、紡織、化工、建材等行業領域,開展淘汰落后、老舊更新、綠色轉型、產品提檔、布局優化五大行動,推動重點企業實施重點項目,加快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價值鏈高端邁進、技術工藝高峰攀登,不斷鞏固我縣傳統產業優勢地位,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重點持續落實淘汰、兼并重組低效產能,推動化工產業加快老舊裝置更新改造,加強精細化、功能化新材料研發,不斷提升綠色制造水平;堅持強化基礎工藝創新與發展高端產品并重,著力突破紡織、健身器材等產業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改造升級,大力發展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推進產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依托食品產業園,加快招引落戶行業龍頭企業,引導園外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加快產品研發創新,穩步提高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不斷提升園區發展質態,實現產業布局集約化和產品結構高端化。全年力爭傳統產業產值增長10%以上。
2.推動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引導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提升產業能級,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形成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特征的新興產業集群。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等三大主導新興產業,加大海洋新能源產業扶持力度,持續加快海上風電場開發建設,推動遠海深水風電首批示范,推進灘涂、漁光互補光伏發電良性互補;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努力提高產業發展質效和核心競爭力,推進新材料項目擴建、新產品投產,力爭洋口港中試基地取得成效;支持中天科技集團打造智能通訊及電網裝備千億級產業,鼓勵延伸光纖產業鏈,發展銅、鋁合金新材料產業鏈。依托生命健康產業園、泛半導體產業園現實基礎,加快培育具有如東競爭力的產業優勢。通過產業集聚效應,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力爭年內產值突破1500億元。
3.著手未來產業研究謀劃。錨定數字、空間、能源、材料、健康等方向,瞄準未來網絡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氫能與儲能等前沿領域,聚焦創新研發和場景應用,立足如東、著眼未來,提前謀篇布局,積極培育布局氫能、新型儲能、前沿新材料、深遠海裝備、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加快構建如東未來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實施企業培優扶強工程
以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協同發展,支撐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整體提升,梯度培育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打造企業主力軍。
4.加強龍頭企業培育。繼續實施“1521”工業大企業梯度計劃,培優扶強一批重點骨干企業,以中天科技、嘉通能源、金紅葉、海力風電、九九久科技等骨干企業為依托,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積極擴投資、促創新、拓市場,努力占據行業“頭部”地位,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示范發展效應。引導鏈主企業做大做強和作用發揮,帶動上下游企業融入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釋放鏈式發展規模效應。力爭全年新增應稅銷售超400億元企業(集團)2家、超50億元企業1家。
5.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堅持合理擴增量、有效提質量,更高水平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建立完善選育、賦能、壯大機制,推動人才、資金、政策等要素資源向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引導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力度,鼓勵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技術成果轉化速度。力爭全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家左右。
6.支持中小微企業成長。支持重點企業更有效率培育中小微企業,打通進階式成長“快車道”,引導中小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化,組織企業參加“創客中國”江蘇大賽等各類活動。著力推進小微企業列規做強,聚焦規模以下未列入統計定報的小微工業企業,督促引導企業規范經營、創新創優、做大做強,充分挖掘釋放發展潛力。力爭全年新培育規模工業企業8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家。
(三)實施項目提速擴量工程
深入落實“項目攻堅突破年”要求,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全力以赴強服務、保進度、促達產,加快形成“開工一批、竣工一批、達產一批”的項目建設循環,以源源不斷的大項目好項目為跨越趕超提供硬核支撐。
7.強化重大項目推進。突出工業項目主體地位,健全完善省市重大項目領導直接聯系服務機制、審批項目服務專班機制、項目建設問題收集會辦機制和已審批項目旬報推進機制,全力以赴為企業破解難題,重點推進九九久新材料、恒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巨電固態電池、桐昆三期、金光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確保全年新開工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個、2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
8.加快項目轉化進度。強化重點項目專班服務,全力加快省市重大項目、產業考評項目、高成長型項目等建設進度,重點推動九州星際、美高微球等重大項目早竣工快投產,確保全年新竣工項目12個,轉化達產項目12個。
(四)實施數字蝶變工程
進一步貫徹省市“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落實省“智改數轉網聯”工作覆蓋率評價體系,堅持以項目為抓手提升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應用水平。
9.推進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推進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根據智能車間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多輪次組織企業培訓,鼓勵企業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力度,廣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培育省市級智能車間(工廠)8家以上、省智能示范工廠(車間)2家。
10.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整體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化轉型區域樣本,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協作效率和協同水平。引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咨詢服務機構,推進數字化轉型入企診斷服務。推動規模企業核心業務上云和工業APP應用,面向中小企業推廣“5G+工業互聯網”典型場景應用。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實施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態數字化改造,引導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力爭全年培育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示范試點企業5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本質貫標企業5家。
11.推動網絡化聯接。開展企業上云培育,為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提供網絡連接底座支撐。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等主導產業,培育建設一批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園區網絡化建設,將網絡部署、公共云平臺建設、數據采集和信息系統部署等納入產業園區改造提升建設標準。繼續推進5G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縣新建基站基礎上進行補點,實現5G信號主城區深度覆蓋、農村地區、部分海域連續覆蓋,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支撐。新建15個4G/5G地下空間信號覆蓋,提升信號覆蓋率。
(五)實施創新轉型工程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戰略機遇,深入開展“創新轉型加速年”活動,加快推進企業創新、融合、綠色、轉型發展,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內涵型增長。
12.激發技術創新動力。深入落實全縣企業技術中心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支持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升質量標準等,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創新平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導重點企業圍繞品種質量高端化、裝備智能化、工藝綠色化等內容實施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力爭全年申報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以上,省市級首臺套重大裝備3個以上,通過新產品新技術鑒定5個以上。
13.促進制造服務融合。引導制造企業從加工組裝向“制造+服務”轉型,從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比重,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推廣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總包集成等模式,提升第三方物流、檢測認證、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水平。力爭全年新增省市級服務型示范企業、工業設計中心不少于8家。
14.推動綠色制造。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推行生產方式、生產過程、生產裝備綠色化,系統提升園區、工廠、產品綠色發展水平,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鼓勵企業申報國家、省級綠色制造體系,通過示范帶動有效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到2024年底,全縣累計創建16家省級以上綠色制造名單企業。
15.加快轉型提升。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推廣運用,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做好全縣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嚴格執行新增用能區域平衡,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效綠色消納,增強源網荷儲靈活互動調節能力,服務重點園區產業清潔低碳轉型。強化能源消費雙控向“雙碳”管控轉變,加強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嚴格“兩高”項目節能審查,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
四、工作措施
1.優化企業服務。持續深化26℃溫馨服務直通車機制,認真落實掛鉤聯系重點企業制度,深入開展服務經營主體大走訪活動,按照“六問三看一解”要求,做好企業重大問題收集、交辦、跟蹤工作,切實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建立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定期研究會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問題和訴求,現場辦公解決重點企業難點、堵點。持續開展困難企業預警和甄選,實行“一企一策”、分類指導,做到精準幫扶,有效助企排憂紓困。
2.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關于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轉好促進重點產業繁榮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意見》等文件,繼續推行各項“白名單”制度,充分發揮“興企通”政策兌現平臺作用,逐步擴大政策的知曉率和惠及面,有效縮短政策兌現時間,進一步聚焦創新轉型和動能轉換,鼓勵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認真研究2024年度江蘇省制造強省建設專項資金產業轉型升級項目指南,精心組織項目申報工作,積極爭取更多企業獲得上級資金扶持。
3.加大要素保障。切實擴大有效信貸投放,發揮產業基金引導作用,引導更多資金向先進制造業傾斜,為企業破解資金難題助力。合理確定工業用地出讓起始價,改進工業用地供應管理,降低用地成本。強化水電油氣運要素保障,完善重點企業白名單保障制度,確保應急資源統籌調度。強化企業用工保障,推進技工培養工程,常態化開展赴外招聘,著力保障企業人才需求。
4.加強督查考評。堅持目標導向,進一步完善工業經濟目標考評體系,優化工業經濟專項獎考核辦法(鎮及街道辦事處設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區設一、二等獎各1個)。加強過程控制和績效管理,強化穩增長、促投資監測分析,開展專項督查、定期通報,倒逼工作落實。堅持正面激勵和負面約束相結合,強化督查考核結果運用,納入縣高質量綜合考核,并作為“三榜三獎”評選認定依據,以嚴實的督查考核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