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2日在如東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縣長 陳慧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一年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圍繞“發展速度爭第一,百強排名升十位”三年奮斗目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奮力奪取雙勝利。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嚴格執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控策略,科學統籌防疫物資和醫療設備,在全市率先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3家核酸檢測實驗室投入使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扎實有效。10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圓滿完成救治任務。經濟發展逆勢上揚。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20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全市領先。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億元,增長4%,增速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0億元,增長10%,其中工業投資285億元,增長1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億元,增長2%。全年累計減稅降費超過16億元,惠及市場主體5.8萬戶。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和6.9%??h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全國百強縣(市)排名攀升至第37位,比上年度再進4位,上升幅度全市最大。
(二)強力推進雙循環。深入挖掘內需潛力,推動國內外市場更好聯通、相互促進。積極參與國內循環。全年實現工業應稅銷售1900億元,增長14.4%,新增億元以上企業40家,新增上市報會企業3家,其中過會企業1家,工業入庫稅金達到53億元。中天科技榮獲中國工業大獎,湘園化工、愛朋醫療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業應稅銷售突破千億大關,增幅超過3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3.7%。新增高標準農田近14萬畝,當年實施總量全市第一,創成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洋口外閘樞紐加固改造工程穩步推進,劉埠漁港試運行。主動融入國際循環。新增外資企業16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3.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實現進出口總額385億元,出口總額增長10%。積極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充分利用第三屆進博會、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平臺,助力外貿企業搶占國際市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
(三)聚力打造雙引擎。堅持把項目建設和改革創新作為發展引擎,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動力與活力。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深入開展大項目突破年、招商引資百日競賽等活動,承辦舉辦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和第十四屆海洽會、首屆如商發展大會等活動,全年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81個,其中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45個。新開工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3個,5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5個。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項目啟動建設,洋口港2個熱電聯產項目環評獲批,金光紙業、桐昆聚酯一體化項目全面開工,項目建設綜合考核全市第一。盤活閑置低效用地7000余畝,總量全市第一。改革創新深入實施。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頒發全省首張智能審批營業執照,不動產“一證通辦”做法全省推廣。大力實施省級開發園區“區鎮分設”體制改革,完成整合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工作。創新開展“園區?!薄鞍酌麊巍钡冉鹑诜?,新增工業貸款余額全市第一,獲評省金融生態優秀縣。成功舉辦第六屆科技人才節,7人入選省“雙創”計劃,18人入選“扶海英才”計劃,中天科技、諾德新材料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32.3%,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6%,獲批國家火炬高分子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四)著力實現雙提升。堅持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城鄉環境和交通建設,美麗如東展現新形象。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大力實施房屋征收百日攻堅,征收總面積達到90萬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開發119萬平方米。河東片區開發全面啟動,“三河六岸”、三號街區、鶴鳴公園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增造林9000余畝、城市公共綠地46萬平方米。圓滿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栟茶鎮三園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垃圾分類試點有序推進,智慧停車系統建成投運。全縣上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一舉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交通區位不斷改善。通蘇嘉甬鐵路如東延伸段納入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洋呂鐵路工可研獲批,如通蘇湖城際鐵路取得階段性進展。洋通高速二期開工建設,西環路、東二環大修工程全面完成。四好農村路、城鄉公交一體化等項目穩步推進,新汽車客運站建成投運。洋口港黃海二橋、通用碼頭擴建等工程加快實施,港口配套持續完善。
(五)致力構建雙保障。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追求,構建生態環保和民生建設雙保障格局,實現生態利民、發展惠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扒逅G岸”提質行動成效明顯,農村河道、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提高72.8個百分點。新增主干污水管網85公里,新建村莊小型污水處理設施75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26.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7%,空氣質量省市領先。土壤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安全利用率保持穩定。民生福祉更加殷實。全力辦好縣人大代表票決的十大類民生實事項目,民生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到80.5%,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的滿意度不斷提升。新增城鎮就業8600余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6%以內,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整改全部完成。脫貧攻堅與對口協作成效顯著,建檔立卡低收入群體穩定脫貧。實驗小學城中分部投入使用,解放路小學、開發區實驗小學、賓東幼兒園主體竣工,高考成績連續27年全省領先??h人民醫院掛牌“南通大學附屬如東醫院”,外科大樓即將交付。長期照護保險實現城鄉全覆蓋,先進經驗省市推廣。掘港國清寺遺址獲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月光白鴿》入選國家雜技藝術創新重點扶持項目。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六清”行動,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96起,公眾安全感省市領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一年小灶”成效明顯,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下降60%以上。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獲評省食品安全示范縣。
(六)全力貫徹雙爭先。圍繞“爭先進位、爭作貢獻”要求,推動治理能力和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治理能力不斷提高。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390件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16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和政府常務會議議事規則等制度,不斷提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大力推進政務公開,高標準完成“七五”普法,獲評省土地執法先進縣。信訪工作省市領先,人民來訪接待中心獲評省級“人民滿意窗口”。率先建成全省首家縣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作風建設常抓不懈。始終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到政府工作各個方面,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聚焦權力運行風險點,強化審計監督全覆蓋。認真抓好各級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嚴厲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全力塑造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社科聯、工商聯、殘聯、紅十字會、慈善總會、關工委等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開展工作,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退役軍人、外事僑臺、民族宗教、防震減災、氣象、供銷、檔案、老干部、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2020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為“十三五”收官劃上了圓滿句號?;厥住笆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全縣上下頂住了壓力、經受住了考驗,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的答卷,譜寫了如東發展史上的錦繡篇章。
這五年,是綜合實力大幅攀升的五年。我們始終堅持“擴大總量、調優增量、提升質量”,縣域經濟實現“三大增強”。一是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連跨5個百億臺階,年均增長7.6%,人均GDP達到11.5萬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上升19位。二是動力顯著增強。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9.4%,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0億元,年均增長7.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7%,完成進出口總額1612億元,年均增長23.3%。三是活力顯著增強。各項改革扎實推進,實現政務服務“2330”改革目標,營商環境綜合評價全省領先,市場主體增加到近12萬戶。洋口鎮通過省經濟發達鎮管理體制改革驗收。
這五年,是轉型升級成效卓著的五年。我們始終堅持“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產業發展實現“三大提升”。一是工業跨越性提升。工業應稅銷售實現翻番,工業入庫稅金由“十二五”末的全市末位躍居首位。風電產業基地列入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達到3個,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產業產值占比超過七成。二是農業實質性提升。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建成高標準農田近130萬畝,占比達到80.3%。農產品出口位居全省前列,地理標志持有量全市第一。三是服務業突破性提升。服務業應稅銷售達到“十二五”末的2倍,洋口港現代物流園創成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LNG接收站擴建項目列入國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規劃綱要,小洋口旅游度假區獲評中國溫泉之鄉。
這五年,是城鄉發展日新月異的五年。我們始終堅持“完善功能、做優特色、優化布局”,城鄉面貌實現“三大變化”。一是縣城面貌明顯變化。城市框架逐步拉開,縣城區擴大到70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商品房開發382萬平方米??h城功能配套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榮獲國家衛生縣城、省優秀管理城市、省園林城市等稱號。二是鎮村環境明顯變化。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上升6.2個百分點,栟茶鎮獲評全國特色小鎮。老集鎮綜合整治扎實開展,創成省市美麗鄉村18個、綠美村莊11個,林木覆蓋率超過25%。三是交通格局明顯變化。海啟高速、國道228繞城段、省道334如東東段等建成通車,全面融入南通半小時、上海1.5小時、長三角3小時交通圈。累計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78公里、農橋187座,獲評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這五年,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五年。我們始終堅持“順應民心、改善民生、保障民安”,社會發展實現“三大進步”。一是富民增收取得新進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7%、8.4%,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2%以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率均超過98%。二是民生事業取得新進步。民生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左右,新建、改建、擴建各類學校42所,文體中心一期交付使用,縣人民醫院納入三級醫院管理,縣中醫院晉級三級醫院,人均預期壽命較“十二五”末提高2.3歲。三是社會治理取得新進步?!按髷祿W格化+鐵腳板”的現代治理體系逐步建成,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兩防”機制全國推廣,信訪積案化解率保持省市領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公眾安全感持續增強。
五年的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實踐,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收獲滿滿的五年,五年的變化有目共睹,五年的奮斗凝聚艱辛,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傳承了歷屆班子的努力和發展成果,飽含了各級干部與百萬如東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匯聚了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全縣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如部隊指戰員和各人民團體,向在如投資發展的海內外客商和創業者,向所有關心支持如東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疫情沖擊導致企業發展困難增多,外貿進出口面臨較大挑戰,做好“六穩”“六?!惫ぷ魅沃氐肋h;產業結構相對偏重,節約集約發展程度較低,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力還不夠強,園區集聚輻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不夠完善,活力仍需增強,文明城市常態長效管理還需持續發力;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資源供給與群眾期盼還有差距;政府效能仍需提升,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本領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錘煉。對此,我們將本著對人民、對事業、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工作展望
“十四五”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今后五年,多重國家戰略交匯疊加,必將為我縣全方位集聚優質要素、深層次推進轉型升級、多渠道擴大對外開放提供重大契機?!笆奈濉卑l展任務繁重,我們將堅決克服和摒棄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的保守思想,立非常之志、盡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以“言出必行、干則必成”的決心和定力實現一個個階段性發展目標,積小勝為大勝,讓未來五年成為如東發展的“黃金五年”,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好基礎。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著眼“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貫徹向海戰略為契機,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優生態、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城鄉統籌、產業轉型、速度提升、總量攀升,勇當長三角沿海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今后五年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做到“六個堅持”:堅持把新理念作為新發展階段的戰略指引??茖W把握新發展理念內在聯系和實踐要求,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作為一個體系整體推進,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厚植發展優勢,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堅持把強統籌作為新發展階段的有力抓手。立足當前,適當超前,通盤考慮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布局、資源要素配置等問題,統籌好城鎮與鄉村、眼前與長遠、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積極協調好各方關系,形成同時發力、同向發力、同勢發力的耦合效應。堅持把提效能作為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支撐。樹立“高標準、嚴要求、重落實、快節奏”的工作導向,抓好“發展速度爭第一”的牽引性工作,落實“項目建設扛紅旗”的關鍵性舉措,堅決克服慣性思維和形式主義,敢于動真碰硬、迎難而上,推動各項工作真落實、細落實。堅持把優環境作為新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密切跟蹤財稅、金融、自然資源、生態、審批等政策導向,推出更多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實現正向疊加。聚焦企業、群眾辦事堵點難點,更大力度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費用,努力打造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效、服務管理最規范的發展環境。堅持把惠民生作為新發展階段的不懈追求。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辦好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建設,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著力提升養老、醫保等社會保障水平,切實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堅持把重安全作為新發展階段的基礎保障。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戰略,強化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健全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化解機制,以更系統的共治體系解決區域性安全生產突出問題。
今后五年的總體奮斗目標是實現“四個突破”:實現經濟總量的突破。到“十四五”末,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年均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億元,年均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左右,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2200億元,年均增長4.5%左右。實現產業結構的突破。工業應稅銷售突破3800億元,年均增長14.9%左右,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分別達到50%、35%左右。服務業應稅銷售突破1800億元,建筑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高標準農田占比達到90%,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達到70%。實現城市能級的突破。持續增強城市吸納能力和輻射能力,積極打造長三角北翼獨具特色的濱海新城,全力爭創國家園林縣城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實現區域地位的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保持增速領先,實現份額提升”,百強排名進入長三角沿??h市第一方陣,創成國家級開發園區,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為全市跨越發展增長極、全省向海戰略先導區、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
三、2021年工作任務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4%;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66%;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完成省市下達目標任務;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明顯下降。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將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
(一)更實舉措壯大實體經濟,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牢牢把握向海發展戰略要求,聚焦動能轉換,突出質量效益,深化結構調整,著力打造沿海經濟帶。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圍繞“2+2+2”新型產業體系,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支持,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安全防護等集群整體躍升,力爭全年實現工業應稅銷售2100億元。充分發揮開發園區功能優勢,強化園區在產業轉型方面的規劃、服務、引導責任,提高園區對全縣經濟總量的貢獻份額。鼓勵紡織、健身器材、食品機械等傳統特色產業加大技術投入和品牌打造,促進做大做強。開展企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一批投入總量大、技術水平高、產業帶動強的技改項目,確保技改投入占工業投入比重達到50%以上。持續推進化工園區整治提升工作,進一步提高產業層次、企業層次和安全環保層次。強化政策扶持引導,促進建筑業擴大業務范圍,做大業務總量。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確保栟茶古鎮開街運營、鼎甌文旅基本建成,全年服務業應稅銷售超過1200億元。
推動企業培大育強。充分發揮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能級“雙十”計劃等政策撬動效應,完善滾動培育、掛鉤服務等機制,著力打造一批大企業集群,力爭全年新培育應稅銷售5億元以上企業8家、10億元以上企業4家、50億元以上企業1家。搶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更加注重有效益的發展,打造更多“納稅大戶”“畝產英雄”,力爭全年新增稅收超億元企業4家、上市企業2家。支持企業深耕主業,專注細分領域,力爭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
構建向海戰略示范。立足港口、海洋資源和土地優勢,優化整合沿海區域空間利用和產業布局,科學劃分陸海連接空間,明確港口產業區、濱海旅游區和生態保護區功能定位,促進“三生”融合發展和海洋經濟提升。完善臨港工業區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建設黃海二橋、液化碼頭、金牛碼頭等涉海工程和能源島、能源交易中心等項目。重點突破石化新材料、綠色能源裝備等沿海臨港產業,努力打造海洋產業新高地。
(二)更高質量推動項目建設,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動能。突出“項目為王、質態為本”理念,實施和儲備一批優質重大項目,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
提標項目招引。注重定向、定鏈招商,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圍繞優勢產業鏈,實行“一鏈一策”,對補鏈、強鏈、延鏈項目,充分運用專業招商、以企引企等方式,推動項目落地,著力形成由點到線再到面的集群效應。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辦好海洽會、如商發展大會等招商活動,千方百計招引行業頭部企業和基地型產業項目,確保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0個、10億元以上項目30個,全力突破10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為擴投入、穩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提速項目建設。積極推行項目預審、容缺審批、聯合審圖等制度,全力突破項目審批制約環節。加快桐昆二期、威名新材料、中化植保產業園二期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確保全年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25個。推進金光一期、桐昆一期等項目正式投產,如東海上風電場等重大能源項目并網發電。研究出臺“退二優二”政策,開辟重大項目用地服務綠色通道,探索先租后讓、彈性出讓、有償調劑等機制,完成土地三項整治不少于4000畝。
提升項目質態。始終把項目質量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投資強度、畝均稅收、GDP能耗、技術水平等指標,在好的基礎上求大,在優的基礎上求多,在高的基礎上求新,從源頭上改善供給質量,培育新的動能。加快數字賦能,圍繞現有重點產業和骨干企業,加強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等建設,培育一批產業數字化示范項目。加大“5G+工業互聯網”研發力度,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力爭全年新增兩化融合重點項目30個、星級上云企業15家,新建5G基站480個。
(三)更深層次優化發展環境,著力釋放市場主體活力。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企業需求第一線,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增強集成創新能力,促進要素加速集聚、資源高效利用。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鞏固“2330”改革成果,拓展“一站式服務”“不見面審批”“一件事”等改革廣度深度,積極推行“拿地即開工”服務模式。深入推進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機制,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進一步提升政務效能。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規范完善國企資產與項目內外部雙重監管機制。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新機遇,加快通關一體化改革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鼓勵重點外資企業增資擴股,支持外貿企業設立境外加工貿易基地,拓展產銷渠道,力爭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00億元。
不斷強化創新驅動。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格局。加強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梯隊建設,推動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力爭全年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2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7.5%。充分發揮“扶海英才”計劃和科技人才節效應,集聚更多高科技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統籌推進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科技創新園、眾創空間、飛地孵化器等平臺建設,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實施產學研項目120個以上。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政銀企保對接活動,全面推動融資擔保風險分擔機制,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精心辦好金牛獎、金梧桐獎、縣長質量獎等評選活動,搭建政企常態化溝通橋梁,讓政府解決企業困難的回聲,強于企業反映問題的呼聲,努力營造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的濃厚氛圍,培養造就一支“張謇式”如商隊伍。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嚴格落實降本減負、扶持激勵等政策措施,最大程度為企業“松綁助力”,全力打造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的如東樣本。
(四)更廣領域深化鄉村振興,著力拓寬富民增收渠道。堅持以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先進村為載體,加快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生態宜居、農民持續增收。
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牢牢守住160萬畝耕地紅線,嚴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少于12萬畝。完善漁業基礎設施,全力推進洋口外閘樞紐加固改造和劉埠漁港建設運營。積極支持和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引進和培育新型優質農業龍頭企業,力爭全年新增8家以上。放大如東大米、狼山雞和如東海鮮等品牌優勢,提升優質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強化蔬菜標準園建設,積極打造甘藍類蔬菜產業基地,確保綠色蔬菜面積達到8萬畝。加快農業園區基礎配套和功能完善,穩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合作農場80家以上。
推進宜居鄉村建設。探索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不斷規范農民建房管理。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統籌抓好河道綜合整治、農路建設改造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實推進省級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建設,培育一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美麗宜居鄉村,積極創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快桃李春風、新農利合等項目建設,開發獨具特色的鄉村觀光旅游路線,全力打造以外農區為主體的南通最美海岸帶。
加快富民強村步伐。深入開展“百企聯百村,共走振興路”活動,推動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防止脫貧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致貧。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引導各類農村產權規范有序流轉。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00人以上。
(五)更高水平推進城市更新,著力形成一體發展格局。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常態長效管理,突出宜居宜業宜游功能,提高城市綜合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具顏值、更富魅力。
提升城鎮功能品質。圍繞“新城擴容、老城提質,東擴南優、港城融合”思路,完成全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生態、生產、生活功能布局,繪好城鎮發展“一張圖”。加快改造珠江路、人民南路等市政道路,精心打造鶴鳴公園、如意灣等特色游園,全面建成“三河六岸”工程。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效率規劃建設河東片區,加快三號街區、雨潤等項目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力爭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不少于130萬平方米。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打造特色小鎮,推動城鎮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主動對接長三角交通大規劃,穩步推進綜合交通規劃實施。重點圍繞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通州灣新出??诘葢鹇怨こ?,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對接。全力做好通蘇嘉甬高鐵如東延伸段、如通蘇湖城際鐵路、新省道222如東段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如東高鐵站規劃選址和高鐵線位確定。加快洋呂鐵路、洋通高速二期、洋沙線工程建設,構筑覆蓋全縣、內聯外通、綠色便捷的現代交通網絡。
鞏固深化創建成果。健全組織推進機制,強化文明城市常態長效管理舉措。扎實做好城市微治理和微改造,加強新汽車客運站周邊秩序整治,高標準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廢品回收經營整治、農貿市場升級等項目,力爭建成二手車、花木等專業市場。擴大縣城垃圾分類覆蓋面,推進縣城無物業小區物業化管理。加大停車泊位建設,倡導綠色、共享出行,著力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加快公共配套建設和景觀提升,植入地方文化和歷史遺存元素,彰顯城市氣度風韻。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深入開展文明系列評選活動,運用好“紅黑榜”“曝光臺”,引導市民自覺遵守文明規范,養成文明習慣。
(六)更強決心建設美麗如東,著力營造良好人居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解決環境突出問題,實現環保指標和群眾感受雙提升。
加快綠色轉型發展。嚴把項目準入門檻,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業轉“優”轉“綠”。不斷加強岸線、土地、海域等資源保護,實行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落實濱海濕地保護與修復總體規劃,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打造更多集景觀、生態于一體的沿海綠色走廊。以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建設為引領,加大綠色清潔能源的供給和消費,努力構建“綠富美”的生態經濟體系。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嚴格落實河長制、斷面長制、點位長制和灣(灘)長制,持續開展“清水綠岸”提質行動,確保市考以上斷面和近岸海域水質穩定達標。積極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廢氣治理,實現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加大危廢規范化核查力度,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和清廢行動,保障農產品土壤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深化司法聯動機制,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堅決做到有案必查、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堅持管控結合、源頭治理,實施縣城污水處理設施擴量提質增效工程,建成10個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區,加快“10+3”必接整治,不斷提升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能力。突出區域治水和重點水系治理,開展骨干河道綜合整治,加快建設如泰運河、掘苴河生態濕地。深入開展“散亂污”企業和浸膠手套等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實現清潔生產和達標排放。
(七)更優質量注重民生改善,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扎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破解民生難題的“力度”展現共享發展的“溫度”。
夯實社會保障基礎。大力實施穩崗、減負、擴就業政策,加大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扶持力度,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全年新增城鎮就業8000人以上。常態化落實被征地農民和退役軍人進保銜接,穩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新增職工養老保險不少于1.6萬人。深化醫保支付方式和醫藥價格綜合改革,提升醫保服務水平。實施農村敬老院雙改造雙提升,鼓勵社會資本投向養老領域,加快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綜合運用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醫療救助、人道救助等措施,堅決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優化公共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加快推進如東第一高級中學、友誼路小學、海韻幼兒園等重點工程,注重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互融互促,不斷提高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深化“健康如東”戰略,加快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和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健全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加快公共衛生臨床應急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掘港國清寺文化保護與挖掘,提煉和打造扶海特質文化。繁榮文藝精品創作,廣泛開展全民閱讀,豐富各類文體活動,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堅定不移踐行安全發展理念,在鞏固擴大“一年小灶”成果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切入“三年大灶”。扎實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整改年”行動,圍繞?;?、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海上作業等重點行業領域,縱深推進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堅決淘汰低端落后產能,從源頭上減少安全隱患。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行業領域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堅決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增強社會治理實效。深化平安如東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實施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設,逐步向農村和社區延伸,增強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充分發揮縣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等平臺作用,深化跨部門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運用,讓社會治理更高效更智慧。啟動“八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做好信訪積案化解,積極創建國家級信訪工作“三無”縣,確保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進入新發展階段,政府自身建設面臨著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把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馳而不息轉作風、優服務、提效能,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強化政治建設,堅定忠誠立場。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自覺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穿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確保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
強化法治建設,規范行政行為。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認真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提高決策質量和效率。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高質高效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建設,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強化作風建設,弘揚實干擔當。始終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加強督查督辦、問責問效,堅決杜絕“庸懶散拖”現象。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行短文,把時間和精力更多用在抓落實、辦實事上。強化攻堅克難,主動擔當作為,努力在改進作風中煥發干事創業精氣神。用好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進一步錘煉狼性精神,發揚牛勁品格,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
強化廉政建設,永葆清廉本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強化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監管和風險防控,嚴厲懲治各類腐敗行為。注重開源節流,加大稅源培植力度,嚴控“三公”經費,把更多的財力用到保民生、補短板、增后勁的“刀刃”上。堅持親而有度、清而有為,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清正清廉成為政府的鮮明底色。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只爭朝夕、接續奮斗,以勇當長三角沿海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過硬成果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注 釋
1.園區保:指江蘇信保集團、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等建立風險共擔機制,為園區建設及園區企業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的金融服務平臺。
2.白名單:指經濟效益高、發展前景好、信用記錄優的制造業重點企業、科技型企業名單,對進入名單的企業實施差別化的優惠信貸政策,優先滿足融資需求,并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3.“六清”行動:指線索清倉、逃犯清零、案件清結、傘網清除、黑財清底、行業清源六大行動。
4.“2330”:指開辦企業2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辦理3個工作日內完成,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辦理30個工作日內完成。
5.“兩防”機制:指防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社保欠費和防棄企逃債工作機制。
6.“2+2+2”新型產業體系:指由新能源、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安全防護、食品兩大傳統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的產業體系。
7.退二優二:指引導低效工業企業加快轉型或主動退出,引進優勢企業實施先進制造業項目。
8.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
9.“10+3”必接整治:指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飯店、賓館、浴室、農貿市場、學校、醫院、垃圾處理中心、居民小區等10個重點區域和洗車場、碼頭堆場、理發店等3個重點行業污水必須接入城鎮污水管網。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