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通訊員 戴愛琴 全媒體記者 朱南州)近年來,我縣聚焦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將菌菇產業發展與助農增收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該產業勞動密集、產量大、價值高的獨特優勢,帶動農業增收、促進農民致富。一株株小小的菌菇,撐起了一把把鄉村振興的“致富傘”。
菌果輪作,走生態循環高產路
在位于豐利鎮包場村的南通億潤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草菇種植棚內,顆顆草菇圓潤飽滿、長勢喜人。這些草菇可謂是“明星產品”,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素有“素中之葷”的美稱。公司負責人耿建兵介紹說,他之所以選擇種植草菇,一方面是因為草菇種植周期短、見效快;另一方面,草菇種植后的廢料在出菇結束后,可用作蔬菜種植的底肥,能夠有效減少化肥的投入。同時,億潤農業公司還種植了葡萄、翠冠梨等果樹,在菌床生產結束后,只需淺淺翻耕,就能成為優質有機肥,還田后可以改良葡萄棚內的土壤環境,形成生態循環。這樣做不但節省肥料成本,還能讓新一季葡萄的品質更優。目前,億潤農業公司擁有20畝專業菌棚,主要用于種植草菇、蘑菇與竹蓀。2023年,公司注冊商標“耿億潤農”,通過開展“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廣銷售農產品,產品遠銷美國、荷蘭等多國,以及上海、浙江、南京、無錫、常州、靖江和南通等周邊地區,形成固定的銷售網絡。該公司草菇年產量20萬公斤,產值400萬元;蘑菇年產量10萬公斤,產值100萬元;竹蓀年產量5000公斤,產值45萬元。億潤農業公司通過菌菇的種植及采收,帶動了包場村以及周邊村56名農民就近務工,并吸引17名進城農民工返鄉就業,人均增加勞務收入3萬元以上。耿建兵表示,接下來公司還準備跟多家院校合作,培育更多的農業技術實用人才,為如東菌菇產業不斷做大做強貢獻力量。
菌光互補,走創新融合高效路
長沙鎮富鹽村的江蘇星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占地約150畝,是目前南通地區最大的菌菇生產基地。該基地主要種植草菇、雙孢菇等高檔食用菌菇,產品主要銷往上海、無錫、南通等大型批發市場和商超,菌菇下腳料銷往有機肥加工廠。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4800萬元,于2023年9月項目竣工投產,建有42張恒溫恒濕高標準菌菇種植鋼架大棚、初加工場地、倉庫、二次加工車間等,每張棚年產草菇1.75萬公斤,產值約27萬元,總產值超1100萬元;在就業用工方面,年用工量累計1萬多個,可解決就業超過200人。二期項目主要實施菌菇進行深加工與太陽能高效利用等內容,構建精準產銷一體化的農產品供應鏈條,打通了食用菌銷售“最后一公里”。二期擬新建高標準食用菌大棚60張、深加工廠房基地,擬安裝總容量為6MW左右的太陽能光伏板,并將數字化溫控出菇棚與棚頂光伏電站建設相結合,實現“菌光互補”雙重效益,預計2024年年底竣工投產。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發電量850萬度,年產值330萬元,稅收50萬元。
就業創業,走共同富裕發展路
冬季是羊肚菌播種的最好時節,大豫鎮鞏王村村民陳杰一大早就在溫室大棚里檢查加濕系統運行狀況和土壤翻耕情況。提到即將種植的羊肚菌,這個靦腆的漢子立馬就打開了話匣子:“羊肚菌一般是冬種春收,這種菌子種植周期短、效益高。有些農戶在我這里做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還有些農戶跟著我一起種羊肚菌,效益也不錯。大伙一起發家致富!”
2021年,陳杰了解到浙江省農科院成功研發了種植羊肚菌的技術,他多次請專家到田指導。陳杰漸漸掌握了基質調配、子實體培育、菌種選擇等整套技術。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當年試種的半畝大棚羊肚菌共產出的150余公斤羊肚菌,按照訂單式銷售,銷售額達1.6萬元。有了成功的基礎,陳杰就擼起袖子大顯身手,種植規模從半畝地到2023年的30畝大棚。在擴規模的同時,陳杰的種植技術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畝產從每畝300公斤增加到現如今的500公斤。據陳杰介紹,新鮮羊肚菌批發價每公斤80元左右,烘干后每公斤批發價能有800元。
羊肚菌種植屬于高密度的用工行業,在羊肚菌采收的關鍵時點,陳杰都會優先雇傭周邊村民,最多的時候每天用工25人,人均日工資達120元左右。同時,陳杰還帶動大豫鎮一門閘村部分農戶進行羊肚菌種植。2023年,一門閘村共種植羊肚菌30余畝,收獲了近500公斤的優質干品,銷售額超30萬元。村民李海霞說:“我們跟著他種羊肚菌,既有優良的菌種,又有專業的技術指導,市場價格目前也很穩定,我們很安心?!?/p>
小菌菇,大收入。我縣將持續推動菌菇特色產業發展,加強政策扶持、加大科技投入、加強人才培養,注重品牌培育,不斷提高菌菇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